9月3日,在结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访问之际,俄罗斯总统普京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记者提问:您的访华之行具有开创性意义,您已在此工作四天。期间多次与习主席会面。如何评价俄中会谈成果?这次多日访问中最重要的是什么?普京:正如你所说,这次访问确实持续了多日。这是因为期间安排了多项活动。我们在规划此次行程时,就特意这样安排,以避免多次长途往返。提醒一下,此次行程包括上合组织峰会、俄蒙中三方会谈以及对中国的正式访问。必须说,这种工作形式不仅能让我们在谈判桌前交流,更重要的是,能让我们在非正式场合多次会面,在完全友好的氛围中讨论任何共同关心的话题。这非常重要,也被证明十分有益。至于成果,我认为相当积极。各方通过的文件都着眼于未来。在这方面,我想特别提及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。我认为这一倡议非常及时。重要的是,该倡议旨在推动出席中国峰会的各国以及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(即便有些国家目前不愿公开承认这种伙伴关系)之间的积极合作。所有这些因素,以及与会各方的团结,都充分展现了积极的态度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信心。记者提问:我想继续关于您访华的话题,但聚焦双边议程。访问期间签署了一揽子重要文件,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与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项目相关的文件。该项目实际上已成为近期高层会谈的核心议题,甚至是俄中全球关系的风向标。您认为,达成的协议是否能驳斥外界对俄中关系的种种猜测,以及外部势力干预、影响两国关系的企图?普京:坦诚地说,我甚至不太明白你在说什么。因为我一直忙于当前的工作,尽量不去关注你所说的那些传闻和猜测。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项目的推进已持续多年,我们与合作伙伴也讨论了很久。曾有几条备选路线,各有利弊。谈判进行了很长时间,不止一年。但众所周知,尽管许多国家(如欧元区主要经济体)出现衰退,全球经济仍在发展,尤其是在亚太地区。能源需求在增长,中国经济的能源需求也不例外——中国仍是全球经济的引擎之一,GDP增速超过5%。要知道,这个增速是建立在现有基数之上的。有人说中国增速放缓了,但基数已经扩大,如今的5%多增速,与10-15年前的5%多已不可同日而语。这必然导致能源需求增加。最终,谈判各方达成了共识。要知道,这不是任何一方的施舍,而是互利共赢的协议。协议基于该地区形成的市场原则实施。顺便说一句,天然气价格也不是按当前价格定的,而是根据特定公式计算,这个公式完全客观且符合市场规律。因此,增长的中国经济有需求,我们有资源供应能力。归根结底,这并非因我们此次会面而促成,而是双方企业多年努力的结果。当然,这将为我们的中国朋友创造竞争优势,因为如我所说,他们将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获得天然气,而非像在欧元区那样面临虚高价格。最重要的是,这是稳定、可靠的供应。坦白说,所有人都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,我也不例外。毕竟,俄气是我们的龙头企业,这将为其开拓新市场、扩大业务范围。通过蒙古国的线路将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。目前已有的线路输送380亿立方米,再加上其他几条还将扩容的线路,总输送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。